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展开剩余99、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01、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01、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y.b9.bahii.cn/qtnap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y.b9.bahii.cn/qpxdn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01、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y.b9.bahii.cn/qjugd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y.b9.bahii.cn/pvsjz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01、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01、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01、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01、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01、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提到嘉靖皇帝的大礼议,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太有名了。
表面上争的是嘉靖皇帝应该管伯父明孝宗叫爹,还是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叫爹。
实际上争的是朝堂的话语权。
嘉靖皇帝用了3年的时间,确定了自己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宗法上,都是亲爹朱祐杬的儿子,把朱祐杬追尊为了皇帝。
接下来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给朱祐杬完成了上庙号、入太庙的程序。
自此一天皇帝都没当过的朱祐杬,在名分和身后待遇上,和明朝的正经皇帝们再无区别。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嘉靖皇帝这场名分之争,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一个是祖母邵氏。
争死人的名分,是别有目的。
争活人的名分,却是实打实争活着时的待遇。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嘉靖皇帝是怎么一步步为自己的生母及祖母争名分的。
01、兴国太后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安陆来到京城的时候,眉头一皱。
前来迎接的礼部大臣让他从东安门进城。
这是皇太子继位的规格。
可是朱厚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是因为堂兄朱厚照无子去世,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他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照的遗诏里也说,朱厚熜“伦序当立”。
张太后让他来京城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是让他来“嗣皇帝位”的、
可这些大臣们以皇太子的规格接待他,他这是在给谁当皇太子?
朱厚熜当即拒绝进城。
双方对峙之下,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多想,那就让他从大明门进来吧。
朱厚熜这才进入紫禁城登基为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而这样的套路,在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来的时候,还要再上演一遍。
嘉靖皇帝继位第三天,就派人回安陆,借母亲蒋氏来京城当太后。
可就在蒋氏赶赴京城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正史要求嘉靖皇帝确定宗法上的名分。
杨廷和等人的意思是,嘉靖皇帝继承的皇位是明孝宗留下来的,嘉靖既然当上皇帝了,就该认明孝宗当爹了。
至于嘉靖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此在宗法上就只是嘉靖皇帝的叔叔和婶婶了。
嘉靖皇帝一听气坏了:我继承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来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明孝宗和明武宗绝后,就该轮到我继位了。
而且嘉靖是兴献王的独子,他们强行让嘉靖认别人当爹,却没有给兴献王安排后嗣。
难道兴献王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反而要在宗法上绝后了吗?
明朝的大礼议就此拉开序幕。
蒋氏也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京城。
蒋氏来到了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之后,听说了朝廷里的争端。
她听说儿子当上皇帝之后就要变成侄子了,自己也将以“皇叔母兴献王妃”的身份进城,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城,当即大怒。
她给京城传话说,她不进城了,要回安陆老家去。
嘉靖皇帝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地去见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说:我母亲不肯进城,这皇帝我当着也没意思,让我退位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尽孝吧!
张太后和大臣们这下子头疼了。皇帝刚继位2个月,就有退位跑路,成何体统?
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嘉靖以太后的身份迎接蒋氏进城。
不过,此时嘉靖在宗法上的身份还没拉扯明白,自然也不能像普通的皇帝一样尊母亲为皇太后。
他也只能退了一步,把蒋氏尊为“兴国太后”,虽然也是太后,但比皇太后低了一个档次。
而此时,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尚在人世。
邵氏是明宪宗的贵妃,一辈子生了3个儿子。
可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在她之前,而且三个儿子总共只留下一个孙子朱厚熜。
当嘉靖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的时候,邵氏已经垂垂老矣,在宫里眼睛都哭瞎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跪在他面前痛哭着叫祖母,邵氏却已经看不清孙子的模样,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把嘉靖皇帝从头摸到脚。
嘉靖皇帝当然想像正常的皇帝一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
可是大臣们不肯答应。
他只好退了一步,把祖母尊为“寿安皇太后”,而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则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在明朝,如果都是皇太后,那么以尊号字数多的为尊。
也就是说,邵氏明明是张太后的庶婆婆,后宫地位却在张太后之下。
母亲和祖母都被张太后压制,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02、圣母章圣皇太后在嘉靖尊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的那一年,又发生了两件很不愉快的事。
第一件事是嘉靖皇帝要成亲了。
根据明朝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在世,那么就该由太后下旨让皇帝迎娶皇后。
嘉靖想让祖母邵氏来下这个旨意。
可是大臣们却坚持说,张太后才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所以皇帝成婚理应由张太后下旨。
第二件事是邵氏在当年年底去世了。
在古代,后妃活着的时候,太后比皇后的地位高。可是死去之后,谥号为皇后比谥号为太后级别高。
嘉靖想给祖母上谥号为皇后。
大臣们依然不同意,嘉靖皇帝依然不得不屈服,只给祖母上了一个皇太后的谥号。
但是嘉靖皇帝不顾一切反对,让祖母和祖父明宪宗合葬了。
年少的嘉靖皇帝深知,如果自己不能赢得大礼议的胜利,那么祖母如今遭遇的一切,就是将来母亲要遭遇的。
前文说过,大礼议的本质是朝堂话语权的争夺。
既然有反对嘉靖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的,自然也有想依附和讨好皇帝,要帮皇帝抢名分的。
嘉靖三年,大礼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书说,嘉靖皇帝毕竟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以后就该管明孝宗叫做“皇伯考”,管自己的亲爹朱祐杬叫“皇考”。
“考”在古汉语里有死去的父亲的意思。这封上书明确了嘉靖皇帝的宗法身份:他是明孝宗的侄儿,朱祐杬的儿子。
这封上书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依附于嘉靖皇帝的大臣原来越多。
这年三月,嘉靖皇帝给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给母亲蒋氏上尊号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不过为了安抚大臣,嘉靖皇帝又给张太后加了两字尊号,称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7月,嘉靖皇帝再接再厉,要给父亲的谥号和母亲的尊号去掉“本生”两个字,彻底否定他和明孝宗在宗法上的继承关系。
杨廷和一派不愿意再退让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一帮大臣到左顺门前跪地痛哭,企图让嘉靖皇帝妥协。
嘉靖皇帝丝毫不惯着他们,直接下令把五品一下的134个大臣下狱,把四品以上的86个大臣停职。
没过几天,嘉靖皇帝正式把父亲朱祐杬尊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明孝宗正式改成为“皇伯考”。
母亲蒋氏尊号里的“本生”两个字去掉了,称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蒋氏的尊号字数依然没有张太后多,在后宫的地位依然被张太后压一头。
但是嘉靖彻底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确定了自己能管亲爹叫爹的身份。
蒋氏的尊号,他还可以继续慢慢加上。
03、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嘉靖七年,退休在家养老4年的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翻旧账,削职为民。杨廷和一派彻底被嘉靖打倒。
这一年的六月,嘉靖追尊父亲为“恭睿渊仁寛穆纯圣献皇帝”。
这比明朝正经皇帝的谥号要短一截,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称号了。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追尊去世六年的祖母邵氏为“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把祖母的身后名提升了一个级别。
7月,嘉靖皇帝又给母亲蒋氏加了两个字尊号,尊蒋氏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这个尊号只比张太后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少两个字。
从尊号上看,后宫依然以张太后为尊。
但是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态度无比恶劣,后宫无疑是蒋氏话语权更高。
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再给两宫皇太后加尊号。
表面上是两宫皇太后都照顾到了,但是张太后的尊号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两个字,变成“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母亲蒋氏的尊号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4个字,变成“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
这下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字数完全相等,她们的身份地位在名义上彻底平起平坐了。
同年嘉靖皇帝正式给了祖母后宫女人的最高规格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两年后母亲蒋氏去世,嘉靖给母亲的谥号同样是皇后。
可以说,嘉靖皇帝不仅仅为了给父亲争名分争了半辈子,也为母亲和祖母争了半辈子。
04、写在最后对于嘉靖皇帝而言,给父亲争名分,一半争的还是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给尚在人世的母亲争名分,争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活人的身份和待遇了。
母亲半辈子都在名分上被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压一头,这或许是他仇恨张太后,以至于张太后晚景凄凉的重要原因。
毕竟,一般的皇帝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母亲被一个此前没见过面的女人压制。
你觉得是不是呢?
发布于:山西省配资平台哪个是实盘的,苏州配资网,伯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