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的暮春,江南乌镇的善德巷里,柳絮纷飞。巷尾的苏玉珍正站在自家院中的老槐树下,踮着脚查看屋檐下的燕子巢 —— 两只灰黑色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叽叽喳喳的叫声,给这座刚经历过旱灾的小镇,添了几分生机。
苏玉珍今年三十岁,丈夫在镇上的粮栈当伙计,夫妻俩带着一双儿女过日子,家境虽不富裕,却也安稳。去年旱灾时,粮栈颗粒无收,丈夫失了业,家里的日子一下子紧了起来。街坊们都说 “这年景不好,是家里少了‘福气’”,劝她去城外的观音庙烧香祈福,求菩萨保佑。
苏玉珍本不信这些,可看着孩子们吃不饱饭的模样,还是揣着攒下的几个铜板,去了观音庙。庙中的老尼见她面带愁容,便请她在禅房坐下,递来一杯清茶:“施主莫急,老曾听人说,观音菩萨曾揭示,有三种动物善缘深厚,若家中能添些,自会福泽绵延。这并非迷信,而是这些动物能给家宅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且听老尼细说。”苏玉珍心中一动,连忙追问:“大师,是哪三种动物?若真能给家里添些福气,我定要试试。”
展开剩余89%老僧指着窗外屋檐下的燕子,缓缓道来:“第一种,便是这檐下的燕子。”老尼说,燕子是 “益鸟”,以田间的飞虫为食,每年春天飞来筑巢,能帮着消灭庄稼里的害虫,让地里的收成更好。“施主你想,去年旱灾,庄稼本就歉收,若再有虫害,日子只会更难。燕子来家里筑巢,不是‘添麻烦’,是来帮你守护庄稼,添家宅的生机。”
苏玉珍想起去年夏天,自家小院的菜地里满是蚜虫,青菜叶子被咬得千疮百孔,孩子们连新鲜的蔬菜都吃不上。今年春天,这对燕子飞来后,菜地里的蚜虫竟少了许多,青菜长得绿油油的,孩子们终于能吃上炒青菜了。
“大师,您说得对!” 苏玉珍激动地说,“之前我还担心燕子粪弄脏院子,想把巢捅掉,现在看来,真是错了。”
老尼笑着摇头:“燕子择巢极挑,只往干净、安宁的人家飞。它们来你家筑巢,说明你家宅清净、人心善良,这本身就是‘善缘’。你若善待它们,它们帮你除虫,你家的收成好了,日子自然能越过越顺 —— 这便是燕子带来的福泽。”
从观音庙回来后,苏玉珍不仅不再嫌弃燕子,还特意在院角放了一盆清水,供燕子饮用;下雨时,她会在燕子巢下方铺一块布,接住掉落的燕粪,既保持了院子的干净,又不打扰燕子生活。
没过多久,燕子巢里孵出了四只小燕子,光秃秃的小脑袋探出来,张着黄嫩的嘴巴要食吃。苏玉珍的儿子小远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蹲在槐树下,看着燕子爸妈飞来飞去喂食,脸上满是欢喜。丈夫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模样,也笑着说:“没想到几只燕子,倒让家里多了这么多欢乐。”
更让苏玉珍惊喜的是,她家的庄稼收成好了不少,丈夫也重新回粮栈上了班,家里的日子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安稳。街坊们见她家燕子筑巢后日子好转,也纷纷学着善待燕子,善德巷里的燕子越来越多,虫害少了,庄稼长得越来越好,整条巷子的日子都透着生机。
初夏的一天,苏玉珍在巷口发现了一只瘦骨嶙峋的流浪猫 —— 浑身的毛沾满了泥污,一只后腿还受了伤,正缩在墙角发抖。她想起老尼说的 “第二种善缘厚的动物”,便小心翼翼地把猫抱回了家。丈夫有些不解:“家里日子刚好转,又添一只猫,不是多张嘴吃饭吗?”
苏玉珍却想起老尼的话:“大师说,流浪猫虽不起眼,却能给家宅带来‘温暖’。它们通人性,能陪人解闷,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添只猫,能让家更热闹,人心更暖。”
她找来旧布条,给猫做了个小窝;又用温水给猫清洗伤口,敷上草药;每天省下自己的口粮,给猫熬粥喝。渐渐地,猫的伤口好了,毛也变得顺滑,一双琥珀色的眼睛,总跟着苏玉珍转,她做家务时,猫就趴在旁边陪着;孩子们写作业时,猫会跳上桌子,用脑袋蹭他们的手,惹得孩子们咯咯直笑。
巷子里的独居老人张奶奶,见苏玉珍家的猫这么温顺,也时常来串门,抱着猫聊天。“以前一个人在家,总觉得冷清,现在来你家抱抱猫,听听孩子们的笑声,心里暖和多了。” 张奶奶笑着说。
苏玉珍渐渐发现,自从猫来了家里,不仅孩子们更开朗了,街坊们也常来串门,分享自家的饭菜,交流养猫的趣事。善德巷里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主动帮忙 —— 这便是流浪猫带来的福泽,暖了家宅,也暖了人心。
入秋后,镇上不太平 —— 常有小偷趁着夜色潜入巷中,偷鸡摸狗,甚至撬门偷东西。丈夫每天去粮栈上班,总担心家里没人,苏玉珍也整日提心吊胆,夜里总睡不安稳。后来巷口的李大爷牵着一只黄狗,来到了苏玉珍家。“这狗叫阿黄,是我远房亲戚送来的,通人性,还能看家护院。” 李大爷说,“最近镇上不太平,你们家有孩子,添只狗守着,能安心些。我一个人住,也用不上这么多,你们就收下吧。”
苏玉珍想起老尼说的 “第三种善缘厚的动物”,正是能护家助民的狗。老僧当时说:“狗最讲‘忠诚’,能守家护院,还能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给家宅添份安稳,还能帮着邻里,让善缘越结越广。”
她和丈夫连忙道谢,把阿黄留了下来。阿黄性子温顺,见了孩子们就摇尾巴,小远和小秀很快就和它熟络起来,每天放学都要带着它在巷子里散步;苏玉珍做饭时,阿黄就趴在厨房门口,安安静静地陪着,一点也不吵闹。
更让苏玉珍安心的是,阿黄看家特别尽责。每天夜里,只要有陌生人靠近院门,阿黄就会轻轻吠叫,既不会吵到街坊,又能提醒苏玉珍;有一次,一个小偷趁着夜色,想撬苏玉珍家的后窗,阿黄猛地冲过去,对着小偷低吼,吓得小偷落荒而逃。
“多亏了阿黄,咱们家才没遭贼!” 丈夫看着阿黄,欣慰地说。从那以后,他每天上班前,都会给阿黄倒一碗粥;晚上回来,还会带着阿黄去巷口巡逻,帮着照看邻里的门户。
巷里的人都说:“苏玉珍家的阿黄,真是条好狗,不仅护着自家,还帮着大家,这是给咱们善德巷添了个‘守护神’啊!” 后来,巷里有几户人家也学着苏玉珍,收养了流浪狗,阿黄还成了 “狗队长”,带着其他狗一起在巷里巡逻,镇上的小偷再也不敢来善德巷捣乱了。
冬天的时候,镇上的粮栈要往城外的村子送粮,路远又不好走,还得提防野兽。丈夫主动申请去送粮,苏玉珍担心他的安全,阿黄却像是看懂了她的心思,围着丈夫的脚边转,还对着粮车吠叫。丈夫索性带着阿黄一起去送粮 —— 路上遇到陡峭的山坡,阿黄会帮着拉车;夜里宿在破庙里,阿黄会守在粮车旁,防止野兽靠近。等丈夫平安回来时,还笑着说:“阿黄比我还能干,要是没有它,这趟送粮还真不一定顺利。”
看着阿黄摇着尾巴,亲昵地蹭着丈夫的手,苏玉珍心里满是温暖。她终于明白,老尼说的 “三种动物善缘厚”,不是迷信,而是这些动物能以各自的方式,给家宅带来益处 —— 燕子守护生态,让日子有生机;流浪猫慰藉人心,让家宅有温暖;家犬护宅助民,让善缘越结越广。这三种动物,就像三条纽带,把家宅的福气、邻里的善意紧紧连在一起,让福泽绵延不绝。
有一次李大爷喝着酒,笑着说:“玉珍啊,你家这燕子、猫和阿黄,真是给巷里添了不少福气。现在咱们善德巷,日子越过越顺,邻里越来越和睦,连小偷都不敢来了,这都是善缘啊!”
苏玉珍想起两年前在观音庙听到的话,心中感慨万千。她看着院子里的燕子、猫和阿黄,又看着满院的笑脸,轻声说:“其实哪是动物带来的福气,是咱们善待它们,它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咱们。而善缘也是相互的,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帮你,日子自然能越过越好。”
后来,善德巷里养燕子、猫和狗的人家越来越多,大家都学着善待这些动物,也学着互相帮助。有人说 “善德巷的福气越来越厚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份福气,不是求来的,是用善意换来的 —— 对动物的善意,对邻里的善意,对生活的善意。
小编这里也想告诉大家:所谓 “福泽绵延”,从来不是靠 “神明保佑”,而是靠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善意的践行。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善待身边的动物,珍惜与它们的缘分,就能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收获生活的美好与温暖,让善缘相伴,福泽绵长。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平台哪个是实盘的,苏州配资网,伯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