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沈童 济宁报道
9月24日,“放心消费 监管赋能”山东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走进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采访团深入探访发现,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两化”建设)为强基固本的“一号工程”,通过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监管效能、强化质量支撑,全面赋能市场活力与消费环境提升,走出了一条以高效能监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强基固本,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市场监管所是市场监管系统的“神经末梢”,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地的成效和群众切身感受。面对基层创建责任不清、底数不明、能力不足等共性难题,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发力。
记者了解到,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将“两化”建设纳入年度攻坚任务清单,建立“一台账、一清单”机制,并由县级领导带队包县督导,累计调研基层所36个,解决问题45个。同时,将创建工作与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等考核挂钩,推动县级财政累计投入超530万元用于基层所设施改造和装备升级,有效改善了基层工作条件。
针对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市局开展全覆盖调研和“当一天市场监管所长”行动,深入一线寻症结、找办法。
例如,指导微山县部分乡镇所建立“所-所联动”机制,变分散为集中,显著提升了协同执法效能。同时,大力开展“强作风讲担当、精业务提效能”行动,通过“业务学习大讲堂”、职业技能竞赛、“三手”评选等活动,累计培训基层人员数千人次,营造了“学业务、赛技能”的浓厚氛围。
此外,济宁市局突出“三化”引领,在全市探索推广网格化、标准化、信息化融合的基层监管新模式。以药品监管为例,通过划分网格、明确标准、搭建信息化系统,全市3165家零售药店全部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基层网格员巡查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厘清事权清单,编制业务规范手册,使基层执法监管有章可循、规范统一。
品牌赋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在筑牢基层基础的同时,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将监管与服务深度融合,以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为抓手,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梁山县市场监管局助力梁山港崛起的案例,便是“监管赋能”的生动实践。
梁山港依托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是重要的内河物流枢纽。梁山县市场监管局主动靠前服务,围绕“品牌、标准、知识产权”三大要素精准发力。
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港口,开展质量“问诊”,精准指导梁山港明确“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品牌发展路径。通过持续培育,梁山港先后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其“数字化多式联运‘一单制’物流服务”更是成功入选“好品山东”品牌,打响了内河智慧港口的金字招牌。
县市场监管局指导梁山港成功申报并承担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构建起涵盖200余项标准的标准体系。标准的落地实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作业指令响应缩短至15秒,装卸效率提升30%以上,堆场利用率提升至78%,PM2.5排放下降89%,智慧运营效能凸显。
通过提升意识、挖掘成果,助力梁山港近三年获得20项专利和10项软件著作权,覆盖港口运营全流程,为构建智慧化港口运营新范式提供了坚实支撑。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全方位赋能下,梁山港疏港量、营业收入等经营指标持续增长,已成为内河港口智慧运营的标杆。
济宁市局层面,通过强“点”(质量强企)、延“线”(质量强链)、扩“面”(质量强县)、建“体”(质量强市)的系统工程,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2023年,济宁市在市级政府质量工作评议中首次获评A级,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列全国前列,质量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放心消费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实践表明,“放心消费”与“监管赋能”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两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消费投诉处理效率和执法规范化水平,例如兖州区打造“和为贵”消费调解品牌,实现投诉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通过精准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上减少了消费风险,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从规范基层市场监管所到赋能梁山港这样的产业龙头,济宁市市场监管局正以扎实的基层基础和创新的服务理念,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守护消费安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市场监管动能”。
配资平台哪个是实盘的,苏州配资网,伯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